全国服务热线: 15003388926

技术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资料

什么是科学平衡施肥

发布时间:1527072446 点击量:1695

什么是科学平衡施肥

现代农业生产中,施肥已成为增加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普遍存在的偏施滥施化肥;重视氮肥,轻视磷肥和忽视微肥,以及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不当,致使肥料施用严重失衡,化肥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增产不增收。
  作物平衡施肥是一项无公害施肥技术,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施肥时期、施肥方式等相应的施肥技术。在作物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全面均衡地供应各种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16种必需的化学元素,缺少其中任何一种,植物均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在这16种元素中,碳、氢、氧为非矿质营养元素,存在于大气和水中。其他13种为矿质营养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根据植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把它们分为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有氮、磷、钾,中量微量元素为硅、钙、硫、镁,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锌、铁、锰、铜、钼、氯、钛、钴、硒及稀土元素。
  在农业生产中,作物大量地利用土壤中的大量营养元素,所以它们通常首先在土中出现缺乏。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利用量小,故表现缺乏的情况就较少。由于农作物产量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土壤中越来越多的营养元素表现出缺乏,不能满足植物高产的需要,严重限制着农作物的产量。农作物施肥便是要解决土壤养分不能满足作物高产需求的问题。   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否满足作物的养分需要,满足的程度如何,决定着作物产量的高低。
在众多的植物必需养分中,各种养分相对于植物需要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作物产量是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种养分相对含量的提高,产量也相对提高,如果不提高该养分的水平,而增加其它养分,产量是难以提高的。但当土壤中的最小养分通过施用该元素肥料得到补充,能满足作物的需求之后,作物产量就会迅速提高,原来的最小养分就不再是最小养分了,而其他养分就变成了最小养分,决定着作物产量。平衡施肥主要是使土壤各养分间的供给均衡满足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较好地克服土壤中的主要最小养分对作物高产的限制。
  一、平衡施肥的含义 平衡施肥是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特性和肥料性质,协调土壤供肥力、作物需肥量和肥料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种类、数量、时期和方法。包括了五个方面:①投入与产出的养分平衡;②各种营养元素比例的平衡;③有机养分与无机养分之间的平衡;④种、基、追肥比例和数量的平衡(施肥时期的平衡);⑤施肥与耕层土壤养分分布的平衡。 
  二、平衡施肥的依据 1、作物增产曲线证实了肥料报酬递减律的存在。在缺肥的中、低产地区,施肥的增产幅度大,而高产地区的施肥效益低。肥料投入必需根据投资回报率确定最经济肥料用量。 2、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我种营养元素之间都有一定的比例,遵守最小养分律。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之间,具有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必须有针对性地增施限制当地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纠正单一施肥的偏向,实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发挥诸养分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3、遵循养分归还学说。平衡施肥解决了施肥量和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作物的生长,必然要消耗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处理好有机—无机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用地与养地的关系,既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质量,也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三、平衡施肥技术方法 根据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特性,选择养分平衡法(测土施肥法)、目标产量法、地力差减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和肥料效应函数法,确定施肥量。